2022年離開豆瓣的你們去了哪裡?

久違地打開豆瓣想看看友鄰們有什麼新動態,才後知後覺的發現世界變了調,我居然連一篇文章的收藏都不被允許,因為身為非大陸用戶需要重新認證,得與個人證件自拍來通過用戶審核,否則無法在豆瓣上發言,更準確地說,除了閱讀你不具備任何行為能力。作為港澳台的用戶就必須選擇,是否要以個人身份資料換取在豆瓣上的行為能力,漸漸地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友鄰退出曾經陪伴他們走過青年時代的精神角落,淪為豆瓣的難民正努力地將過去留下的文字和記錄遷移,但是沒了豆瓣該去哪裡?

2022年離開豆瓣的你們去了哪裡? 繼續閱讀 »

《指考風暴》劇照

 《指考風暴》何謂「一場考試定終身」

《指考風暴》是一部以集體作弊勾勒的中東社會現形記,電影以伊拉克庫爾德斯坦為背景,講述一個女孩Rojin(Vania Salar飾演)為了擺脫父親為她決定的婚姻,必須考上大學,卻又總是想起失蹤的未婚夫而陷入憂鬱,她的姊姊Shilan(Avan Jamal飾演)為了確保她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可以考上大學,涉險尋求協助作弊的機構。

 《指考風暴》何謂「一場考試定終身」 繼續閱讀 »

BERLINER-PROGRAMMKINOS

後疫情時代,從柏林獨立電影院看「電影的存亡」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全面開放的今天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電影是否已死?」或者說「電影院是否會死?」

後疫情時代,從柏林獨立電影院看「電影的存亡」 繼續閱讀 »

我的出走日記-漫步

《我的出走日記》擁抱真實的自己 解放就在路上

《我的出走日記》隨著廉家三姊弟離開山浦,搬到了首爾江北以後,故事來到了尾聲。他們的生活沒有隨著搬到首爾就得到解放,但我卻為他們不變的平凡感到豁然。如果一場戀愛就能完全治癒童年的傷,如果離開家鄉就能擺脫格格不入之感,如果離職換一份工作就可以再也不為生活所苦,那朴編何苦花這麼大的篇幅去訴說人們對「解放」的渴望與追求

《我的出走日記》擁抱真實的自己 解放就在路上 繼續閱讀 »

我的出走日記

從《我的出走日記》認識朴海英編劇:她是如何成為治癒系編劇?

繼《我的大叔》之後,寫出《我的出走日記》治癒無數青年的朴海英編劇,為什麼能精準地說出我們靈魂深處的不安,1972年出生的她究竟擁有什麼樣的魔力,能將那些連我們父母都不理解的焦慮與迷茫娓娓道來?朴海英成為編劇的契機是什麼?她是如何刻畫人物的?創作的靈感從何而來?朴海英編劇厭世嗎?

從《我的出走日記》認識朴海英編劇:她是如何成為治癒系編劇? 繼續閱讀 »

vip room in squid game

《魷魚遊戲》藝術總監蔡炅宣如何將現實投射在美術佈景之中?

Netflix內容團隊對於在韓國當地收視的自信並非來自機運,而是來自於深度的在地調查,他們掌握了韓國年輕世代身處在階級固化的絕望,「地獄朝鮮」的自嘲轉化為《魷魚遊戲》劇情的基礎,並將韓國真實的現實處境隱藏在夢幻繽紛的視覺風格,這些讓人忘不了的佈景正是藝術總監蔡炅宣(Chae Kyoung-Sun)與美術團隊腦力激盪的結果,他們是如何構思童話般的地獄遊戲?

《魷魚遊戲》藝術總監蔡炅宣如何將現實投射在美術佈景之中? 繼續閱讀 »

間諜之妻劇照

《間諜之妻》黑澤清如何在浪漫的愛情中揭開美國與日本極力掩蓋的二戰真相?

電影講述一位在日本神戶經營貿易的商人福原優作(高橋一生飾演),在滿洲國出差時意外發現國家在此進行的不人道實驗,試圖向世人揭開真相,卻在此同時面臨妻子福原聰子(蒼井優 飾演)的猜忌懷疑,而不得不向妻子坦白。深愛丈夫的 福原聰子決心一同抵抗,為大義背上「間諜之妻」之名,只是這對夫妻之間的信任是否足以抵抗日本軍政府的阻撓?

《間諜之妻》黑澤清如何在浪漫的愛情中揭開美國與日本極力掩蓋的二戰真相? 繼續閱讀 »

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微笑

《八月三十一 我在奧斯陸》是什麼樣的孤獨讓那些聰明的「昂納許」迷失在現實中?

《八月三十一,我在奧斯陸》是關於一個人(昂納許)在奧斯陸的這一天。一個戒毒期將滿的青年,在漫長的勒戒以後回到他成長的城市,尋求立足的可能。電影片頭由許多片段的家庭錄像剪接成蒙太奇,不同的聲音訴說著關於在奧斯陸的記憶,瑣碎而且紛雜,蘊含著導演個人對於城市的懷念之情,也彷彿電影主角當下的人生寫照,在人事已非的城市裡,只有昂納許一人停滯在過去。

《八月三十一 我在奧斯陸》是什麼樣的孤獨讓那些聰明的「昂納許」迷失在現實中? 繼續閱讀 »

蒔田彩珠飾演的生母 片倉光

《晨曦將至》 :河瀨直美洞察社會,未成年懷孕的傷痛並非來自懷孕本身。

日本電影導演河瀨直美過去著重在氛圍的敘事風格,在《晨曦將至》有了全新的改變,導演將個人被收養的生命經歷轉化為對社會獨特的凝視,在她看來日本社會對於「生母/養母」等出養及收養的相關議題有避談不談的現象,所以將同名小說改編搬上大螢幕,讓大眾不得再視而不見,而是必須看見。

《晨曦將至》 :河瀨直美洞察社會,未成年懷孕的傷痛並非來自懷孕本身。 繼續閱讀 »

返回頂端
回到頂端